国球荣耀是光环,也是枷锁,赢了是使命,输了是罪过。
“在日本,输九十九次没关系;在中国,输一次都不行?”
听起来像个段子,但这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真实写照。闫安在日本打球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——日本运动员把比赛视作一场普通的工作赢了,大家开开心心地庆祝;输了,也没有什么抬不起头的负担。而且只要你赢过一次,就足够被铭记,输再多也无所谓。
但在中国,乒乓球运动员肩上的担子就没那么轻了。作为“国球”的代言人,他们不是去尝试赢,而是必须赢——赢得理所赢得毫无悬念。输了呢?哪怕只有一场,都会被放大无数倍。就像邓亚萍曾说的,哪怕她拿过无数个世界冠军,很多人记住的却只有那场输给小山智丽的比赛。
也许,正是这种几乎“严苛完美主义”的背后,锻造了国乒的强大;但也正因此,让运动员背负了“不能输”的无形枷锁。到底什么才是竞技的真正意义?这个问题,也许值得所有人深思。
线上股票配资代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