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张氏中医第六代传承人张喜海,专注骨病40年。
人们常因体内寒湿积聚,引发颈肩腰腿痛,很多人只知道盲目祛湿,却效果不佳。其实,湿气缠身多源于阳气不足,阳气弱则无力推动水湿代谢,单纯祛湿不补阳,难以从根本改善问题。
中医说的补阳气是什么
阳气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作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,与自然界的温暖、生长特性相似。当人体阳气不足时,可能出现代谢减缓、肢体畏寒或活动力下降等现象,这与长期劳累、饮食失衡或外界环境影响相关。
中医补阳不是盲目温补,而是根据体质调整。阳气不足者常见怕冷、易疲劳、舌淡白等表现,可通过上述方法逐步改善;体内有热(如口干口苦、便秘、爱上火)的人则需先清热再调阳,避免温燥过度。补阳是一个长期过程,结合季节特点和自身情况,选择安全温和的方式,才能让身体阳气逐渐充实。
为什么说:夏天更要补阳
中医认为 “天人相应”,夏季气候炎热,自然界阳气最盛,人体阳气也随之外浮,呈现 “外热内寒” 的特点 —— 体表易出汗散热,脾胃等内脏反而相对虚寒。此时若过度贪凉(如久吹空调、嗜食生冷),易使寒邪趁毛孔张开侵入体内,损伤阳气。而夏季补阳,正是借助自然阳气旺盛之势,顺应 “春夏养阳” 的规律。
如何补阳?
补阳方法并不复杂,关键在顺应自然、温和调护。比如饮食上,可适当吃一些温性食物。生姜性温,夏季早餐喝杯生姜红枣茶(生姜 2 片、红枣 3 颗煮水),能帮助驱散体内寒湿,尤其适合平时手脚凉、胃怕凉的人;艾叶煮水泡脚也是好选择,取干艾叶 20 克煮水 10 分钟,兑温水泡脚 15 分钟,艾叶的温热可温通脚部经络,促进血液循环,缓解下肢冰凉。
晒太阳是简单有效的补阳方式。中医认为 “日光为阳气之母”,每天上午 9-10 点、下午 4-5 点,晒后背 30 分钟左右,让阳光直接照射背部(可穿薄衣物),借助自然阳气充实身体。背部有膀胱经、督脉等重要经络,晒太阳可激发经络阳气,改善整体怕冷状态。
生活习惯上,夏季要注意避免过度贪凉。空调温度不低于 26℃,不在通风口久待;少吃冰饮、凉菜,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,过多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,导致腹泻、腹胀。睡觉时盖住腹部、肩膀,防止受凉引发不适。
保护阳气就是守护健康,夏季借自然之力养阳,能起到 “事半功倍” 的效果。从饮食、晒太阳、适度运动等日常小事做起,不追求速效,注重长期坚持,让身体在温和调护中保持阳气充足,远离因阳虚导致的各种不适。若有复杂体质问题或长期不适,建议咨询医生。
线上股票配资代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