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洋和陆地截然不同,陆地已经被各个国家清晰地区分为 A 国、B 国、C 国,但海洋除了专属经济区之外,绝大多数属于公海,是没有清晰的产权划分的。
全世界范围来看海洋更像是一种"基础设施",这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基础设施,不需要像在陆地上那样,需要平整路面、铺设柏油路、种上航道树才能成为基础设施,它天然就铺满了整个地球,船下水就可以航行。
而且占据这个基础设施的门槛和资本要求,其实并不太高。历史上的荷兰、西班牙和英国使用的只是一些木制帆船,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畅通无阻,达到每个大洲的每个港口口岸。
而中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,花掉了无数的财富,将海量的白银铜钱石头木头变成道路和车辆,虽然足够四通八达,但要是把这些钱计算下来,也不知道能造多少艘船了。
只是,中国的近代历史纷繁复杂,但绝大多数的斗争和博弈都在东亚大陆的范围之内,即便是建国之后也长期没有突破近海范围,再有性价比的全球基础设施,也很难彻底为自己所用。
更何况,海洋秩序从来都是靠大规模的海上战争来建立的,拼的就是海军战力和投送能力。
从全球的近代史来看,14 世纪至今的历史,一直都是一个争夺海洋控制权的进程。历史上获得成功的几乎都是沿海小国,包括法国、俄国、德国、苏联在内的内陆强权国家,在海洋面前始终差一口气,争不过对海洋更加熟悉的沿海国家和岛屿国家。
目前全球制海权仍在美国手中,全球海洋这个庞大基础设施的支配权可以说就掌握在美国手里,其他国家不是不能用,而是必须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和代价。
如果观察一副美国人自己的世界地图,就可以发现以北美为中心,向东、向西、向南甚至向北,都是一副四通八达的海路通途,美国的舰船几乎可以达到全球任意一个地方,并且美国可以通过对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、英国、以色列、巴拿马等重要沿海地区的控制——这些地方可能是海港,岛屿或者是半岛,可以实现对一个地区的渗透甚至是封锁。
想象一下,如果某个大陆国家想要实现如此便捷的放射状交通通道,那么它需要花掉多少钱,建设多少的铁路或者公路,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与周边国家进行多少的协调和沟通,需要满足多少非常具体的利益诉求,需要交换多少条件。
中国过去很长时间都是这样做的。以中国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基础设施需要和俄罗斯、吉尔吉斯斯坦、巴基斯坦、阿富汗、越南、老挝、泰国等等国家反复沟通,最终想要完成一段铁路的修建,需要无数的谈判,无数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博弈,最终才能完成,而完成之后,也要谨慎沿途各类国家部落武装派别的干扰和破坏。
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数次中断,中国对外开放的基础设施实际上并没有一直保持贯通,就是因为在漫长的时间里贸易通道被破坏实在难以避免。
将海洋理解为基础设施,可以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理解海洋经济。只要一个国家有足够的军事实力,就可以在茫茫无际的海面上以最低的成本完成商品运输,就可以用最具性价比的方式达到商品想要去的地方。
显然如今中国的海军军事实力,已经能够满足对海洋更大程度开发和使用的要求,这和 90 年代、21 世纪前 10 年的情况完全不同。更何况,中国对经济增量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。因此将海洋经济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上,也就恰逢其时了。
目前我们所处的阶段,更像是从美国手中,逐渐接管和开发海洋这个巨大基础设施的初始阶段。除了无数的海军舰船之外,还需要更多的商船,疏浚船,港口,港机,各类塔台、重型装备等等,这些重工业配套,都可以称之为"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。"
在中国海军前突到第二岛链乃至于第三岛链之前,所谓"海洋经济"其实是无限接近于近海养殖和沿岸航运的,在这方面,中国渔民和中国企业已经基本上把能做的都做了,并无太大空间。
但如今,中国的航母、驱逐舰和核潜艇的打击能力和远航能力,都已经和此前截然不同,那么海洋经济的内涵也自然就随之扩大了。
线上股票配资代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